大学生书写家族史系列
当国家取消“供销社”后,奶奶失去了原先的工作,也拒绝了新安排的岗位,劝说爷爷做起小生意,这一想法对爷爷的陈旧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。
大概是九十年代初,在奶奶的支持计划下,爷爷将眼光瞄向了深山的另一边,买了第一班去其他城市的车票,做起了买卖。
如今,年事已高的爷爷放下了生意,却依然闲不住,重新在家过起了播种与收获的日子,不同于年轻时的为生活而劳碌,老了的爷爷开始真正得为自己生活。
奶奶的果敢对我们一大家子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她对于生活的热情,对于自由的理解都令我佩服。
我的父母相比于爷爷奶奶则缺少了有一份突破的精神,习惯于安稳的生活,但对于他们而言,也是另一种奋斗。年少时的父亲,调皮捣蛋,打架、爬墙、逃课总是少不了他的份,爸爸在奶奶的劝阻下固执地退了学,开始在奶奶的供销所上班。
父母的结合同样都面对着家人的反对,年轻时对爱情的坚守与无畏,全然不顾未来的生活发展,是如今社会生活中所羡慕却又瞻前顾后不敢尝试的爱情态度,而这却是父母辈爱情的常态。
但婚姻生活的维持不仅只要爱情,更需要双方的妥协。
母亲的家庭经济也十分拮据,所幸母亲放弃读书后她的生活并未因此乏味,她有了更多的空闲去镇上听戏文,渐渐地,母亲也热爱上了戏曲,她自己哼唱着琢磨着,皇天不负有心人,后来母亲加入了戏班子开始正式演出,母亲说她享受扮演不同角色不同造型,唱着戏曲好像再经历一遍他人的故事。
就是这样的热爱,但母亲却愿意为了家庭的和谐而选择暂时的放弃。
当时,农村里的人们似乎对“戏子”存在着偏见,谈论时也会带着不屑,父亲也曾多次劝说母亲,一直到后来母亲的肚子里有了我,才下定决心跟进城打工换取更稳定的生活,去找一份“体面”的工作。
但这并没有减少母亲对戏曲的热情,在我的记忆中,我学会的第一首歌便是《天仙配》,这是母亲牌摇篮曲的经典,由此我并不爱听戏文,却时常想听母亲唱上几句。
时过境迁,文艺事业越来越被重视,随着松阳对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,政府注重打造松阳独有的文化形象,松阳独有的戏曲种类——“松阳高腔”得到力推。
戏班子越来越忙,母亲的旧友邀请母亲有空的时候就去帮衬些,由此,母亲又开始了她的戏曲小舞台,有时接到邀请,母亲都会特地请假去演出,或许凛然寒冬,或许酷暑深山。我的父母在平凡地生活又在认真地活出不同的色彩,他们辛苦工作,也享受生活,爷爷奶奶总让他们好好谋划生活,能够存有积蓄,能够买套房子,能够为了我的未来做好准备……
然而老爸却和我说以后的一切得我自己去挣,他只能保证不给我留债,有时我支持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,是因为他们将生活步调调成了自己的频道,有时,却因为他们的“没有顾虑”而感受到了许多焦虑。
当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,当房价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上升时,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裁员时,生活似乎容不得我们继续安逸,父母像被上了发条一样地工作,身子骨毛病也多了,似乎生活越来越艰难,但我知道,他们心甘情愿地被生活困在工作里是因为我。
家族史是一代代人生的缩影,即使血脉相承,绘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画稿,三代人生有追忆似水年华之意,也有活在当下展望未来之观。
作 者 简 介
叶梅芳,女,宁波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。
本期主编:泗榕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